Why are Indian workers angry at Narendra Modi? | Inside Story

Why are Indian workers angry at Narendra Modi? | Inside Story

简要总结

本视频讨论了印度各地发生的数百万工人罢工事件,以及这些罢工背后对莫迪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视频探讨了印度经济增长的悖论,即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不平等现象加剧,工人权益受到侵蚀。

  • 数百万印度工人因对新劳动法和私有化政策的不满而罢工。
  • 印度经济在莫迪领导下显著增长,但也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和社会问题。
  • 劳工团体认为政府的政策偏袒企业,损害了工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引言:印度工人罢工及对莫迪经济政策的质疑

印度各地爆发大规模工人罢工,数百万工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新措施,他们认为这些措施歧视工人,偏袒企业。罢工导致银行、建筑业、制造业和邮政服务等关键行业停摆,公共交通也受到严重影响。工会表示,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的劳动法,以及纳伦德拉·莫迪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的私有化公共服务和偏袒大企业而非工人的政策。

罢工的直接原因:工会和工人对新劳动法的抗议

工会组织此次全国性罢工,抗议新的劳动法对其成员权利的侵蚀。他们认为,联邦政府废除现有劳动法并制定新的劳动法规,将剥夺劳动者的一切权利。工会指出,新法律延长了工作时间,限制了罢工权利,削弱了劳动保护,且新的养老金制度不公平。此外,他们还希望其成员能够更好地获得更多的政府工作。抗议者表示,他们之前向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被忽视了,政府的政策只让大公司受益,私有化计划造成了就业不稳定。

印度经济增长的悖论:经济总量增加与不平等加剧

尽管印度经济在过去十年中显著增长,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政府需要为近8亿人提供粮食补贴,因为营养不良率居高不下。此外,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农民工的数量正在增加,农村地区的实际工资在过去10年里几乎没有增长。这些现象表明,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印度人民。

劳工团体的诉求与政府回应:创造就业与吸引投资的平衡

劳工团体认为,政府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各州预算的大部分都用于支付工资,导致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不足。他们指出,政府正在努力填补空缺,但往往是通过学徒或退休人员,而不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劳工团体还批评政府取消了大量企业贷款,却未能为穷人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政府则认为,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为私营部门提供便利,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建立更多的产业。

工会力量的削弱与工人权益的侵蚀

政府的经济政策被指责为想要粉碎有组织的抵抗,削弱工会的力量。大规模私有化使得工会越来越弱,移民工人组织起来非常困难。随着私有化程度的提高,工人面临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他们开始从事零工或合同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工人的社会公民权。与此同时,工人面临的这种不稳定因素使他们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政府的支持,但也容易成为政治裙带关系的牺牲品。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辩论: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

工会认为,政府不应关闭公共部门,因为这会削弱经济、削弱工人和中产阶级,造成过多的穷人。他们指出,为工人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部门是中小微型企业,而政府在过去10年里正在扼杀这些企业,将资金转移给了大企业。政府则认为,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

失业率高企的背后:青年失业与社会安全网的缺失

尽管经济蓬勃发展,但印度的失业率仍然很高,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童工数量也在大幅增加,因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为了寻找工作而迁移到其他邦。私有化、教育和卫生部门的私有化,以及社会福利支出的减少,都导致了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在一些邦,中央赋予的强制性工作权利也在被削弱,使得工人更加 vulnerable。

印度工人与欧美工人的对比: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差异

与欧美国家相比,印度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失去工作后,工人往往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东西。工资水平也大幅下降,许多工人无法靠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无就业增长、童工增加以及福利国家的概念正在被废除。政府的教育和卫生预算也在减少,市政服务正在私有化。

结论:印度经济的健康程度与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尽管印度经济在增长,但并非每个人都从中受益。针对企业或投资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卫生、教育、营养和医疗保健等社会问题。印度社会各阶层必须共同发展,包括落后的邦和落后的阶级,以及经济落后的印度人口。

Watch the Video

Share

Stay Informed with Quality Articles

Discover curated summaries and insights from across the web. Save time while staying informed.

© 2024 Brief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