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总结
本视频分析了历史上四次典型的市场崩盘,揭示了崩盘前的四大征兆:忽略风险、监管漏洞、无人理解的创新和天量债务。通过回顾郁金香狂热、1907年恐慌、1987年黑色星期一和2008年次贷危机,视频总结了普通投资者如何识别这些信号并保护自己,强调不要在市场大跌时清仓套现,谨慎对待黄金投资,不要尝试抄底逃顶,以及在有能力时多投资。
- 忽略风险
- 监管漏洞
- 无人理解的创新
- 天量债务
泡沫破灭4大征兆
市场泡沫破灭会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影响整整一代人。2008年由刺激贷款堆积成的证券大量发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后贷款违约率超过79%,部分地区房价暴跌40%。1929年大萧条时期,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失业。如今股市、黄金、加密货币都达到历史高位,人们开始担心市场崩盘,投资缩水。大多数市场崩盘并非突然发生,每次都有征兆,细心观察就能提前发现风险。视频分析了历史上四次最典型的市场大崩盘和随后的经济衰退,发现每次崩盘之前都会出现四个信号,帮助大家像专业投资者那样提前做好准备。
1634郁金香狂热
要真正搞懂市场崩盘的规律,需要从1634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说起。尽管时代不同,市场崩盘背后的逻辑几百年来一直没变。17世纪荷兰是新兴的贸易强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市场,但不久后就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市场崩盘。每次崩盘都有不同的故事,但同样的四个典型信号总是反复出现。第一个典型信号是忽略风险。当时郁金香成为暴富阶层的身份象征,价格飞涨,花商开始炒作郁金香合约,形成创富狂潮。在郁金香价格巅峰时期,一束花相当于当时5年平均工资,人们确信市场永远会涨,无视风险追涨。1637年2月的一场拍卖会上无人出价,市场情绪崩溃,郁金香价格在六周内暴跌90%,许多家庭因此破产。
1907年恐慌
1920年代股市迎来重大转折点,电报电话让交易更快更有效率。1907年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预警信号,即1907年恐慌。每次崩盘都伴随着监管短板,要么监管者反应太慢,要么等出事了才下重手治理。1907年恐慌源于投机者操控联合铜业公司的股票失败,导致几家银行亏损严重,引发储户挤兑,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倒闭,全国范围内开始恐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缩水近一半,失业率从3%涨到8%。银行家 JP Morgan 自己拿钱出来救市,稳住了局面。这次危机揭露了美国金融体系当时没有中央银行的问题。危机过后,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体系,作为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安全阀。
1987黑色星期一
1980年代是华尔街贪婪膨胀的黄金时代,也是孕育市场泡沫的最佳环境。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不断推出各种新奇工具,但并不考虑风险。第三大崩盘规律是无人理解的创新。1980年代的创新是投资组合保险,由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的教授推动,通过电脑自动小额卖空来抵消部分损失。但具体实现极其复杂,银行自己都没有完全搞懂其中的风险。到1987年,已经有超过800亿美元用这套模式做日常管理。1980年代也是杠杆收购、敌意并购、炒公司盛行的时代,普通投资者也想跟风。监管方面也不给力,政府对杠杆收购并不着急,没有人真的理解投资组合保险居然也会失控。1987年8月股市下跌,电脑模型一边跌一边自动小量卖出,结果变成了雪崩。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成就了有史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2008次贷危机
2008年市场崩盘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体系都崩溃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投资者想选择稳健的房地产投资,银行推出了极其复杂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连他们自己也没彻底摸清楚风险。第四个典型信号是崩盘前积累的天量债务。2008年之前家庭负债飞速增加,监管也有疏漏,克林顿大力推动“人人有房住”的政府计划,布什时代美联储保持低利率5年,鼓励廉价贷款。银行已经懒得服务客户,一个夜店的脱衣舞女都能贷款买到6套大别墅。2008年9月15号,雷曼兄弟破产,美国失业率飙升到6%,无数社区到现在也没能恢复元气。2007年到2010年间,次贷市场彻底崩盘,全球股市大跌,冻结了整个经济体系,引发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如何识别信号保护自己
历史上崩盘五花八门,但模式从来没变过。面对市场风险,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现在的投资者有没有太自信?大家在购买投资品的时候认真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吗?在监管方面,有没有任何一个种类的投资品还没有设立完整的框架和保护机制?有没有投资上的创新出现不久,大家还没有真正理解里边的风险?在债务方面,投资者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在投资,还是在用贷款投资?普通投资者如何做好准备应对市场暴跌呢?第一,不要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清仓套现。第二,谨慎对待黄金这类投资。第三,不要尝试抄底或者逃顶,长期持有往往比频繁进出市场效果更好。第四,在有能力的时候多投资,崩盘就是股票打折的时候,要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