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on/from India-China - by Shreyas Shende - Indialog

Views on/from India-China - by Shreyas Shende - Indialog

简要总结

本文概述了2024年至2025年间中印关系的发展,以及印度总理莫迪出席2025年天津上合组织峰会的背景。主要内容包括:

  • 2024年10月中印就实际控制线巡逻安排达成协议,关系缓和。
  •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关系紧张,促使印度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 多位学者对中印关系、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在全球新秩序中的角色发表了看法。

[2024年10月中印关系缓和]

2024年10月21日,印度外交秘书宣布,印度和中国就中印边境地区的实际控制线巡逻安排达成协议,从而促成了脱离接触,并解决了2020年出现的问题。在经历了2020年边境冲突后的多年紧张关系后,印度和中国达成了一种缓和。此后,莫迪总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十六届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会见了习近平主席。这是“近五年来他们的第一次正式双边代表团级别的会晤,上一次是在2019年巴西利亚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在关于莫迪总理访问喀山以及与习近平主席会晤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问外交秘书,在莫迪-习会晤之后,两国关系“现在是否已经正常化”,“中国是否值得信任?”外交秘书的回应值得强调——“我只能说,我们在过去两天采取的措施,已经酝酿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些措施已经启动了使我们的关系恢复正常的进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恢复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将为恢复正常化创造空间,我指的是,通过最近的协议,道路已经打开,我们双方都有必要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至于信任问题,通过双方的进程和行动,我们希望我们之间的信任会增加”。

[印度外交部长在议会的声明]

2024年12月,印度外交部长贾伊尚卡尔在议会发表声明,指出“通过逐步的过程,在拉达克东部已经完全实现了脱离接触”。部长还评论了印中关系的未来,“我们的关系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进展,但显然受到了最近事件的负面影响。我们明确表示,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我们发展关系的前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讨论降级以及有效管理我们在边境地区的活动。脱离接触阶段的结束现在使我们能够以一种经过校准的方式考虑双边接触的其他方面,将我们的国家安全利益放在首位”。贾伊尚卡尔博士于2024年12月3日发表了这份声明,大约在一个月后,特朗普总统再次当选入主白宫。

[印中关系回暖的因素]

关于印中关系突然好转的原因,坎蒂·巴杰帕伊博士概述了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与两国的经济状况有关,第二个可能的因素是“双方意识到陷入僵局”,第三个原因是美国。巴杰帕伊博士认为,“印度是美国的战略伙伴,主要是因为两国都将中国视为威胁。然而,新德里与华盛顿的关系正经历一个艰难的阶段……通过与中国和好,莫迪政府很可能是在向美国发出信号,表明它还有其他的战略选择……破坏这种联盟符合中国的利益,而促使印度保持中立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对于北京来说,这是一个利用新德里在竞争的大国之间摇摆的倾向的机会,这是其不结盟或战略自主立场的一部分……随着特朗普入主白宫,新德里和北京可能都有额外的理由来巩固他们的缓和”。

[《经济学人》的观点]

《经济学人》在莫迪总理于2024年10月23日会见习近平主席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强调了缓和的时机,“对于印度和中国领导人来说,时机也很合适,恰好在美国总统选举前两周。对于习近平来说,这向下一任美国总统发出信号,表明在经济上孤立中国以及建立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联盟的努力并没有奏效。尽管莫迪先生可能会加深与美国的联系,无论谁赢得白宫,但同时与中国缓和关系也突显了印度对“多重结盟”外交政策的承诺,该政策也包括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

[印度与中国的务实和解]

特朗普总统可能重返白宫,这可能在2024年夏天影响了新德里和北京的决策者。鉴于目前印美关系的状况,印度似乎正在重置其与中国的关系——一种“务实的和解”。然而,正如一位密切观察这种关系的研究分析师所指出的那样,最近的印中接触“长期以来一直在谈判中,而不是由直接的地缘政治或经济问题引发的”。鉴于目前动荡的印美关系,印度与其他主要大国的关系将进行一些调整,但不应幻想驱动印度与中国关系的内在逻辑。自从2024年10月首次宣布脱离接触以来,印中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

[对中国和印中关系的有趣解读]

在本文中,我想重点介绍一些关于中国和印中关系的有趣解读。这里重点介绍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这些文章按时间顺序排列。

[印度总理莫迪参加上合组织会议时印度应注意的事项]

Gautam Bambawale 关于印度总理莫迪参加上合组织会议时印度应注意的事项:“如果印度稀土磁铁、隧道掘进机和特种肥料的进口没有恢复,新德里将清楚地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印度工业界应该意识到,中国可以像打开这些进口的水龙头一样容易地关闭它。因此,工业界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和步骤来重新配置供应链,即使我们恢复从中国进口这些商品……新德里不能忽视中国正在全球层面努力实现多极化,但在亚洲实现单极化的事实……当莫迪启程前往中国时,他一定会提醒自己,印度最好的外交政策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8-9%的GDP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社论关于特朗普疏远印度以及中国从中获益]

英国《金融时报》社论关于特朗普疏远印度以及中国从中获益:“象征意义是强大的:在美国对来自印度的大部分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的50%关税几天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将在本周末对中国进行七年来的首次访问……这种转变只会帮助中国努力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更可靠的国际对话者。美国的不确定性几乎无法说服像印度这样的主要国家应该与北京或莫斯科保持距离……这种和解的可能程度不应被夸大。印度仍然会高度关注其北部侧翼的安全。北京也在扩大其在南亚的影响力,并且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资金和军事设备供应国”。

[《印度教徒报》社论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之后]

《印度教徒报》社论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之后:“结果表明,德里已经决定它可以从解放军的入侵、加勒万河谷冲突和僵局中“向前迈进”。尽管多瓦尔先生说“边境已经平静”,但政府不舒服地意识到,即使边境稳定,其他长期存在的问题仍将继续困扰两国关系。王毅先生随后前往喀布尔,与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合作,制定一项将“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印度反对这两者——延伸到阿富汗的计划。然后他飞往伊斯兰堡,与巴基斯坦同行进行战略对话……尽管美国对印度贸易和经济的攻击可能正在刺激新德里的努力,但与中国的重置不应来自一种被感知的弱势地位,并且下一步必须在关注战略挑战的情况下采取”。

[阿肖克·坎塔关于为什么印中关系重置是不可能的]

阿肖克·坎塔关于为什么印中关系重置是不可能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印度提供了谨慎的乐观情绪,但没有重置……到目前为止的证据表明,中国采取了一种战术性的姿态,但没有考虑到印度的利益和敏感性……尽管两国关系中的结构性挑战仍然没有解决,但一些旧的担忧已经变得更加不祥。最令人震惊的进展是最近中巴在战场上的勾结,这在2025年5月的“辛杜尔行动”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正如总理告诉王毅的那样,印度寻求与中国建立稳定、可预测和建设性的关系。然而,必须以现实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不要忽视令人不快的事实。中国必须做更多的工作来说服印度,它的姿态是实质性的,而不仅仅是表面的。中国媒体的评论表明对印度的中国政策持深刻的怀疑态度。印度立场的软化被视为一种软弱的迹象,源于其与美国关系的动荡……最重要的是,印度对美国焦虑的答案并不在于与中国结盟,中国仍然是其主要的战略挑战,并且在利益融合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除非地面上的事实发生变化,否则与中国的正常化进程应谨慎校准,并且目前两国关系的重置不是一个现实的命题。因此,应该缓和对总理即将对中国天津进行的访问的期望”。

[安努舒卡·萨克塞纳关于印度和中国在解决紧张局势方面的对比方法]

安努舒卡·萨克塞纳关于印度和中国在解决紧张局势方面的对比方法,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之后:“2025年8月18日,应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的要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了印度。他受到了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接见,并与外交部长苏杰生和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首先,值得赞赏的是,在中断四年之后,双方正在进行高级别的政治对话。然而,会议的结论揭示了印度和中国在解决紧张局势方面的方法存在多么大的结构性差异……似乎在对双方重要的事情上都没有让步。双方都在坚持重要的杠杆点,即使他们表现出谈判的意愿。首先,在中国的新闻稿中没有提到支持印度打击恐怖组织和普遍的跨境恐怖主义。另一方面,从苏杰生的讲话记录和印度的新闻稿中可以明显看出,恐怖主义问题被非常强烈地提出,并且王毅“同意”打击恐怖主义是当务之急……此外,围绕中国对稀土磁铁的出口限制是否在会议上被提及存在激烈的猜测,即使双方的新闻稿都没有关注“贸易问题”之外的任何内容。但是,当印度媒体开始引用消息来源证实,在肥料、稀土和隧道掘进机方面做出了让步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拿起麦克风澄清说,她不知道这些报道,并且只确认“关于出口限制的对话”正在进行中”。

[孙韵关于中国对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总统的看法]

孙韵关于中国对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总统的看法:“在唐纳德·特朗普于2024年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知识精英们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感到担忧。第一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的痛苦和创伤仍然在北京挥之不去……然而,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的六个月里,北京的前景已经明显改善。风暴来了又走了——让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感到,他们在贸易方面对美国拥有比他们之前想象的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至少目前,北京认为痴迷于贸易逆差的特朗普是一个比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发号施令的对华鹰派更务实和适应性更强的合作伙伴……北京的许多政策制定者从4月和5月的事件中得出结论,美国承受贸易冲击的能力比中国弱,这使得华盛顿迫切希望找到解决方案……在今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政策对话中,中国的学者和决策者们重复了一句简单的话,这句话概括了他们新获得的权力感:“那又怎样?”“有一场贸易战。那又怎样?”“特朗普可能会加大对中国的压力。那又怎样?”在讨论中国可能如何应对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时,即使达成贸易协议,中国的决策者们似乎也完全有信心能够经受住风暴……在许多方面,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认为,两国关系最终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鉴于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最初的贸易协议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无论中国的领导人认为他们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的六个月后对美国的位置有多么强大,他们都觉得别无选择,只能为可能更糟糕的情况做好准备”。

[维杰·戈卡莱关于在新全球秩序中各个层面的印中接触]

维杰·戈卡莱关于在新全球秩序中各个层面的印中接触:“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随着印度与其最重要的伙伴美国的关系进入一个困难时期,中国开始看起来比过去五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好。中国人正在利用这种情况。他们的媒体正在全力宣传龙与象之间的新舞蹈。在最近的紧张局势之后,重新平衡两国关系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印度人应该对中国形成一种细致的看法,而不是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它……在次区域层面,印度和中国正处于战略冲突的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从未试图将其权力扩展到大喜马拉雅山脉之外。它的努力仅限于维护国土安全。这种姿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区域层面,印度和中国正处于战略竞争之中。中国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排挤美国和限制像印度这样的其他国家的影响力来成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霸主……在全球层面,关于中国的全球力量对印度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少有人承认中国的崛起使全球南方受益。它一直是西方的战略平衡者,是其他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来源,并且是在气候变化、全球贸易和融资安排等对印度重要的领域中的合作伙伴。如果没有中国巨大的金融和技术能力,西方将扼杀本世纪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全球秩序的努力……我们在次区域层面的战略冲突和在印度-太平洋层面的战略竞争不应妨碍我们与中国合作,以塑造本世纪新兴的全球秩序,从而维护战略自主权”。

[安塔拉·戈沙尔·辛格解读中国话语]

安塔拉·戈沙尔·辛格解读中国话语:“中国战略界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尽管该协议暂时缓解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但中印之间的分歧是结构性的。首先,双方在边界划定问题上存在非常不同的立场,这仍然是不信任的根源。其次,近年来印度作为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崛起使得两国关系特别具有竞争力,给双边关系增加了一层额外的不确定性。因此,尽管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中国的观察家们认为,两国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和民用建设不会停止。缺乏信任的双方永远不会回避他们的战场能力和边境防御工事……尽管官方层面谈论恢复直飞航班、更多的人员交流以及中印之间的贸易,但中国国内的话语围绕着拒绝向印度提供中国资本和技术。中国战略界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即政府必须限制国内公司在印度投资或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安德鲁·巴特森对他的第一次印度之旅以及与中国的“令人不快的比较”的反思]

安德鲁·巴特森对他的第一次印度之旅以及与中国的“令人不快的比较”的反思:“几乎每一篇关于印度经济问题的论文和每一次谈话似乎都是由与中国的某种隐含的比较所驱动的。起初,我认为我过度解读了事情,因为我倾向于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所以我四处询问以检查我的看法。答案是:是的,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关于中国的。这是因为印度精英们几十年来一直认为印度注定要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全球经济超级大国,所以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以及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实现它……对我来说,关键的似乎是围绕制造业、投资、人力资本和国家能力……在一些衡量人力资本的基本指标方面,印度尚未赶上中国几十年前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3年印度成年人的平均识字率仅为77%——大致相当于中国1990年的水平。这种平均差距因印度女性识字率的低得可耻而加剧,仅为70%。印度制造业未能起飞的一个原因很可能是印度没有一支具备执行制造业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大规模劳动力……中国转向积极的产业政策只是在它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功的出口制造商之后。这种转变明确地以国家安全而不是促进增长为理由。正是因为中国已经相当发达,它才能负担得起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进口替代和投机性的技术赌注中。今天中国的产业政策机构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合适的模式,印度面临着一套非常不同的问题和一套不同的能力。专注于消除私营部门主导的扩张的障碍实际上会使印度更像中国——只是一个不同、不那么国家主义时代的中国”。

[亚当·图兹关于学习中国]

亚当·图兹关于学习中国:“我认为,对于西方那些正在撰写现代史或试图思考现代世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世代性的挑战,如果没有对中国的深刻理解,或者至少努力去理解中国,那么就没有任何合理的方式再这样做了,而不仅仅是在某种意义上思考中国,而是几乎从中国向外思考……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分析问题。它是THE分析问题……我认为,发展中的中国是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只要存在一个……它是关键之一,没有它,你就没有希望掌握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有史以来或将有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现代化实验室。所以这改变了游戏规则。我们之前所有的社会理论化都是这个的序幕……事实证明,西方的工业历史是中国工业历史的序幕”。

[沙姆·萨兰在中国访问后的主要收获]

沙姆·萨兰在中国访问后的主要收获:“在2023年和2024年我对中国的访问中,我遇到了我的中国对话者们一种压抑甚至悲观的情绪。由于其房地产行业的普遍危机,中国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而房地产行业在过去四十年中一直是加速增长的主要引擎……在我本月早些时候对北京的最新访问中,我问了同样的对话者,经济形势是否有所改善。他说,有一些早期的复苏迹象,但经济可能需要再过两到三年才能恢复正常……中国成功地抵制了美国的欺凌,利用了其对稀有矿物和金属以及其他关键供应链的控制,这令人感到自豪。在关税对峙中,美国不得不让步。因此,尽管中国经济仍然面临阻力,但人们认为中国相对于其地缘政治竞争对手而言处于相对更强大的地位。美国实际上放弃了全球经济合作和援助空间,特别是削弱了美国国际开发署,这也增强了乐观情绪。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其重新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在非洲的扩张来填补这一空白……关于印中关系,与过去两年的经验相比,对话的语气更加咄咄逼人,甚至有些傲慢……在关于经济关系的讨论中,一位中国对话者说,印度应该意识到“中国可以没有印度,但印度不能没有中国”,并指出印度无法摆脱对中国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依赖……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更加专横的言论,因为它们反映了一种新的地缘政治自信,这要归功于对美国衰落的假设。如果中国认为印度已经与美国结盟以遏制中国,那么给印度的信息是,其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失去效力”。

[毛克吉关于2049年的特朗普、印度和世界]

毛克吉关于2049年的特朗普、印度和世界:“至于我如何看待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印和中印关系,我有一些最近的观察和反思。简单来说,我认为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印关系可能会降温。原因很简单:特朗普政府不像拜登政府那样强调印太战略,也不特别寻求依靠印度来制衡中国。因此,印度对特朗普来说没有特别高的价值……长期以来,印度一直试图利用其未来大国地位及其战略潜力来制衡中国,以换取免费的战略资源。然而,如果特朗普明确地为这些战略资源标价,并迫使印度接受全部条款,莫迪肯定不会只是顺从地遵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印度的战略和学术界对莫迪过于紧密地与美国结盟,以牺牲印度的战略自主权为代价的批评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人经过多年之后,现在已经开始讨论完全恢复与中国的接触的想法……毕竟,即使印度对中国并不真正友好,仅仅是中印友谊的表象也可以帮助印度增加其在美国眼中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即将到来的中印关系解冻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

Date: 9/3/2025 Source: open.substack.com
Share

Stay Informed with Quality Articles

Discover curated summaries and insights from across the web. Save time while staying informed.

© 2024 Brief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