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总结
本视频讨论了印度总理莫迪即将访问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分析了印度在此次峰会中的关注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主要观点包括:
- 印度将重点放在打击恐怖主义上,但可能与上合组织“不可分割安全”的理念存在冲突。
- 俄罗斯一直试图推动俄印中三边合作机制(RIC)的复兴,但印度对此并不积极。
-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双边会晤议程尚未最终确定,表明印度可能仍未完全融入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氛围。
莫迪总理即将访问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0:03]
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确认,印度总理莫迪将出席8月31日至9月1日在中国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米斯里并未提及莫迪是否会留在中国参加9月3日的胜利日阅兵,因此可以推断莫迪将于9月1日返回印度。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将派军事代表团参加阅兵。
印度在上合组织峰会的关注点:打击恐怖主义 [1:04]
米斯里表示,印度在上合组织峰会的重点将是打击恐怖主义,特别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上海五国(俄罗斯、中国和三个中亚共和国)最初的目标是消除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这“三股势力”。上合组织的核心理念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即所有国家的安全相互关联,需要合作维护。如果印度接受这一理念,就可以通过与巴基斯坦和中国合作,结束边境地区的灰色地带行动和代理人战争,从而减少军事部署和军备需求。但这需要印度与巴基斯坦就克什米尔问题进行真诚对话,并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而印度目前似乎并不愿意这样做。
俄罗斯推动俄印中三边合作机制(RIC)的复兴 [5:40]
俄罗斯一直在公开和私下推动俄印中三边合作机制(RIC)的复兴。这一机制由俄罗斯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在1990年代提出,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基础。俄罗斯认为,俄印中三个大国的合作可以稳定全球南方,进而稳定全球地缘政治。然而,印度似乎并不愿意复兴RIC,否则米斯里会提及此事。尽管如此,印度曾在2017年洞朗危机后和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两次利用RIC机制,分别促成了莫迪与习近平在武汉和莫迪与普京在索契的会晤,以及印中外长在莫斯科的会晤。印度不希望莫迪、习近平和普京在中国会面,因为这将意味着印度在普京的见证下接受与中国的合作,即关系正常化,而印度并不希望这样做。
印度与中国的双边会晤议程尚未最终确定 [8:38]
距离峰会仅剩四天,印度仍在敲定总理在中国的双边互动议程。虽然与其他国家的会晤安排可能问题不大,但与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议程尚未最终确定,这表明印度可能仍未完全融入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氛围,仍然倾向于与全球北方国家和美国保持一致。因此,预计印度在此次上合组织峰会上不会取得实质性成果,可能只会进行一些外交礼仪性的活动。